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去除过剩产能应避免新产能过剩

2016-03-14 11:34: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较多,首先是中国四大石油公司开始减产原油以减少亏损。二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人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并将加快筹划建设跨部门、跨专业的自然资源与能源安全国家实验室。三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他的团队新发明,开创了一条低耗水(结构上没有水循环)进行煤转化的新途径。四是中国1、2月煤炭进口下降明显。

据相关媒体3月10日报道,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延长石油均提出原油减产计划以降低亏损和成本,专家更是认为,油企要做好长低油价准备。中石油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将削减今年的资本支出和原油产量。

中海油、延长石油都宣布了减产。中石化停产了胜利油田的四个小油田,减产已成事实。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认为,低油价时代,从效益上说,成本高于油价那么多,多生产就亏损,减产是非常合理的。

中石油2016年的石油产量目标为1.08亿吨,同比减少约320万吨,约2.9%;2016年的原油加工量目标为1.5亿吨,成品油产量目标1.07亿吨,成品油销售目标1.15亿吨。公司正在评估16个油气田的产量,将进一步下调产量目标,大庆油田产量同比减少150万吨;辽河油田也将减产。中海油计划将今年的原油产量由2015年的4.95亿桶降至4.7亿桶-4.85亿桶石油当量。延长石油表示,在2015年减产基础上把2016年原油产量再度压缩1.6%至1220万吨。

据海关总署3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进口煤炭1354万吨,同比减少172万吨,下降11.27%;环比减少169万吨,下降11.1%。据此推算进口单价为48.64美元/吨,环比上涨1.17美元/吨,同比下跌18.86美元/吨。1-2月中国累计进口煤炭2877万吨,同比减少326.79万吨,下降10.2%。总金额138114.8万美元,同比下降36.5%。中国石油和煤炭生产企业面临着进口石油和煤炭的严峻挑战,目前中国煤炭生产企业90%以上亏损,面临去除过剩产能与分流职工的严峻挑战,中国石油也将面临这一问题,中国电力行业特别是煤电行业设备利用小时急剧下降,也将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更有专家早就呼吁应尽早限制新的煤电项目上马。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3月7日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并将加快筹划建设跨部门、跨专业的自然资源与能源安全国家实验室。

近两年,根据中央对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要求,地质调查工作加大了对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还有北方地区商业性用途铀资源的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钟自然认为,国内在非常规能源资源方面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在地质调查工作中,将通过对能源资源结构的调整,来支撑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力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在煤化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性最新研究成果,颠覆了90多年来煤化工一直沿袭的费托路线,摒弃了高水耗和高能耗的水煤气变换制氢过程,直接采用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在一种新型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高选择性地一步反应获得低碳烯烃,破解了传统煤化工催化反应中活性与选择性此长彼消的“跷跷板”难题,为高效催化剂和催化反应过程的设计提供了指南。这项成果被业界誉为“煤转化领域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烯烃是现代工业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中国的烯烃主要由石油炼制获得,成本和环境压力很大,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也是中国近年探索的一种能源发展的新路径。该研究成果于3月4日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过程已申报中国发明专利和国际PCT专利。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创制的过程采用部分还原的复合氧化物作催化剂,CO分子在催化剂氧缺陷位上吸附并解离,气相氢分子选择性地与解离生成的C原子反应生成亚甲基自由基,而催化剂表面CO解离生成的氧原子倾向于与另一个CO反应,形成CO2。与传统的F-T过程不同,在氧缺陷位产生的亚甲基自由基,不在催化剂表面停留或发生表面聚合反应,而是迅速进入分子筛孔道,在孔道限域环境中进行择形偶联反应,定向生成低碳烯烃,大大提高了产物的选择性。通过对分子筛孔道和酸性质的调控,可以实现产物分子的可控调变。

这一突破通过以CO替代H2来消除烃类形成中多余的氧原子,在反应不改变CO2总排放的情况下,摒弃了高耗能和高耗水的水煤气变换反应,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进行煤转化的新途径,成功地回答了李克强总理一直关心的“能不能不用水或少用水进行煤化工”问题。通过以CO替代H2来消除烃类形成中多余的氧原子,在反应不改变CO2总排放的情况下,摒弃了高耗能和高耗水的水煤气变换反应,从原理上开创了一条低耗水进行煤转化的新途径,中国是一个缺乏淡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28%,应加大投放使这一成果尽早实现产业化,加大能源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保障能源安全。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