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农民在农村建光伏电站 会存在哪些乱象呢?

2016-05-12 13:19:34 太阳能新闻网

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先片,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大概的意思是农民把门前的泥土都用来制陶了,可自己家的屋顶没有半片瓦。而那些不劳动的人,却能坐享高楼大厦。

当然这是封建社会的写照,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但也不乏个例!

近两年,农村分布式光伏市场受到多方追捧,被视为撬动光伏行业的重要举措。农村光伏市场推动起来真的是那么顺利吗?

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农民在农村建光伏电站,存在哪些乱象?

一、农民对于光伏政策的认知不深

光伏发电对于一直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可谓是如同“家常便饭”,张口闭口行业宏观大政策,八卦新闻也是围绕光伏行业的那点事。但是对于农村,农民们接受政策渠道窄,政策传达到农村及时性差。当一些昧心企业走进这些地方,东说说投资收益,西说说产品多么好,再和相关人士喝喝酒吃吃饭,一宣讲,农民就出现跟风去建电站,这就导致了农民的冲动性消费。花了高于市场的价格建了电站,本想着5-6年收回成本,可是“事与我而相违”!

花了高价不打紧,回本周期就稍微慢点,5年的我7年回本。但是假若用了伪劣假冒产品那才真是苦不堪言呢!

二、低端伪劣产品,在农村电站充斥,组件竟然用纸做

前段时间,某农村一用户在屋顶装了光伏电站,天气好的时候发电就远低于理论值,雨天发电量更是相差甚远,多方查找原因,发现一块电池板,竟然一半用纸做的。纸能发电的时代我想还要过不少年载吧!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分布式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