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迎接化石能源拐点

2017-03-20 10:45:57 5e

近日与能源相关重要新闻较多,一是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9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二是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6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64.4%。去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6330万吨,同比下降5.6%,首次出现负增长;汽油和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1899万吨和3058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3.1%和10.4%。综合核算,2016年成品油(汽柴煤)表观消费量31287万吨,同比减少323万吨,下降1.02%。三是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9元/吨,环比上行6元/吨,已经连续第三期上涨,累计上行12元/吨,较年初的593元/吨上涨了6元/吨、涨幅达到了1.0%。四是天津市政府印发《天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实现“十三五”全市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本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

据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消息显示,2017年1-2月份全国绝对发电量9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其中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2%。全国火力绝对发电量7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水力绝对发电量122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7%;核能发电量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风力绝对发电量3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9%;太阳能绝对发电量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1-2月份发电量日均产量为1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火电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为78.15%,水电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为13.19%。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当前,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已经对5000万千瓦以上的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任务目标进行了分解。其中淘汰落后机组500万千瓦,停建违规项目3800万千瓦,缓建700万千瓦以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日前也曾表示,“在‘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持续推动电源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就要推动煤电为可再生能源电量消纳‘让路’,在政策上优先支持新能源上网。”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日前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含水电)并网容量可达到7.2亿千瓦,并网容量比重可达到36%,上网电量比重可达到27%。

据媒体报道,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称2016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大幅放缓,成品油消费首次出现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达到64.4%。根据相关数据,去年我国柴油表观消费量为16330万吨,同比下降5.6%,首次出现负增长;汽油和煤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1899万吨和3058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3.1%和10.4%。综合核算,2016年成品油(汽柴煤)表观消费量31287万吨,同比减少323万吨,下降1.02%。

中国成品油消费出现负增长,出现一个重要的趋势性拐点,引人注目。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首现负增长,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实际需求不振,而重工业等方面的不景气更是造成了柴油需求的锐减,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成品油的整体消费;另一方面,中国炼油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炼厂均选择出口以减少销售压力。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油、柴油、煤油的出口量均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也在客观上导致了表观消费的缩量。中国成品油消费趋势既然出现了拐点,那么未来负增长的趋势持续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会继续下滑,即在大环境方面不利于成品油消费的增长。至少在未来五年内,我国经济方面不会为成品油消费的增长提供太多支持。其次,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包括石油在内的传统能源造成冲击。我国核电的发展是新能源的主要贡献力量,而核电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于中国能源最大支柱——煤炭消费造成冲击,而煤炭消费的缩减首先冲击的又是成品油,特别是柴油的消费,因为煤炭的开采、装卸及运输均属于柴油消费的“主力”。其他清洁能源,比如天然气的发展也对成品油的消费造成冲击。再次,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冲击到我国成品油的消费,并将继续较大规模地对成品油消费造成负面影响。轨道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及轻轨等市内短途交通与高铁等中长途交通。其中,在当今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市内轨道交通的建立对于私家汽车,即汽油的消费将造成较大影响;而新的高铁线的建立,不仅对于中长途汽车“客运”造成不利影响,被替换的老铁路线因此实现了更多的铁路“货运”,对于大型卡车的柴油消费也将产生下行压力。从中长期看,新的电池技术的革新对于成品油消费的减量将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而在雾霾频发的现今,电动汽车的发展由于政策扶持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果电池技术方面出现新的突破,仅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这一项,就足以让目前的汽油车减少30%以上,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此外2016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保持增长,进口量快速增长。2016年天然气产量1368.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7%,全年天然气进口量5403万吨,增长22.0%。天然气增长也部分替代了煤、石油消费。综合而言,我国成品油未来的消费量长期处于“负增长”是大概率事件。我国成品油消费量的下降,冲击最大的当属炼油行业,将会使得产能过剩的炼油行业“雪上加霜”。目前看,出口并不能完全消化我国“庞大”的产能过剩,如果成品油消费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一些炼油企业会被淘汰。届时,炼油行业“拼成本”时代将到来,在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谁的成本低谁就能活下来。此外,我国石油(原油、燃料油、成品油)行业的储运环节也将快速受到冲击。成品油消费缩量将很快传导至石油运输行业,从上游的原油运输到下游的成品油运输,均将受到较大冲击。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发展石油管道输送的今天,成品油消费缩量对于运输环节的冲击将更为明显。而石油存储环节亦是如此,大量的油库将存在闲置的可能性,或是利用率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是世界石油的消费大国,接近65%的石油靠进口,世界石油市场必将因为我国石油消费的减量产生重大影响。石油产业链的多领域将因此被重新评估。我国成品油消费减量已经成为事实,而未来持续减量的可能性较大。对此,我国炼油及相关企业应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地加以应对。但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也将影响中国能源安全。

据天津日报3月15日报道,天津市政府近日印发《天津市“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旨在深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更好实现“十三五”全市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本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0.5%,即碳排放强度五年降两成。方案围绕天津“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目标,针对能源体系、产业经济、城乡发展等领域,以强度和总量双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消费端转型,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体系低碳转型。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耗能企业用能管理,强化高耗能产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约束。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9300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2015年下降17%。同时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大力发展风电,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有序开发地热资源。到2020年,力争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严格控制新建燃煤项目,实行耗煤项目煤炭减量替代,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推进燃煤设施改燃气并网或关停,加快淘汰落后小火电,切实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30万吨以内。继续实施“煤改气”,推进天然气、电力替代燃油,积极发展天然气汽车和电动汽车,加强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加气站建设,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到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严格控制高碳行业规模,加快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加大造林绿化力度,重点实施道路绿化、河道绿化、成片林地、村庄绿化等造林绿化工程,规划造林170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8%以上。大力推广使用耐盐碱树种。启动于桥水库、北大港退耕还湿工程。加大大黄堡、七里海、团泊洼、北大港、永定河故道、潮白河、沿海滩涂等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增强储碳能力。

天津还将加快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增强轨道交通骨干作用,强化常规公交主体地位,改善慢行交通环境。鼓励使用节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运输工具,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75公里,公交专用车道达到194公里,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保有量比例提高到50%,实现营运车辆和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双下降”。天津还将加强废弃物低碳化处置利用。组织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新建2至4座年处理能力10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到2020年,污泥处置能力达到2630吨/日,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开展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甲烷收集利用及与常规污染物协同处理工作。天津还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倡导低碳居住,鼓励使用节能低碳节水产品,反对过度包装。鼓励使用节能低碳节水产品、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天津将创新低碳发展模式、深化低碳试点建设,支持新建社区、既有社区和农村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建设,探索控制城乡社区碳排放水平的有效途径。将低碳理念融入建设管理和居民生活,引导社区居民普遍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鼓励试点社区积极创建国家低碳示范社区。开展低碳商业试点。鼓励有代表性的商场、宾馆、饭店等商业设施和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开展低碳商业、低碳旅游试点,改进营销理念及运营模式,创新产品服务,加强绿色低碳消费引导,有效降低碳排放。推动低碳产品认证,推行节能环保产品政府绿色采购。积极开展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医院等创建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城镇街区等建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综上所述,推行低碳城市建设也将大规模减少化石能源消费,中国化石能源领域应当未雨绸缪,迎接化石能源消费拐点。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