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有五个,一是《2017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出版,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5.4%。二是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宣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1%,同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1亿吨,连续三年持平,表明人类可以在不损害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达到遏制碳排放的目的。三是近日随着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停机备用。北京电厂实现无煤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四是22日公布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6元/吨,环比上行7元/吨,已经连续第四期上涨,累计上行19元/吨。五是联合国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发在一份重要报告中表示,鉴于全球大量废水目前都未经处理,回收废水可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同时还可保护环境。
据媒体报道,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2017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出版发行,书中透露,2016年我国全年原油表观消费量5.778亿吨,同比增长5.6%;原油产量为1.997亿吨,同比下降6.9%,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原油进口3.81亿吨,同比增长13.6%。全国汽油、煤油、柴油产量共3.237亿吨,同比增长7.8%。其中汽油同比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6.7个百分点。煤油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回落8.8个百分点。汽油、煤油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由于乘用车保有量和民航业运输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总体依旧保持增长态势。与此相反,2016年全国柴油产量为1.792亿吨,同比下降1.3%;柴油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8%,这是中国柴油消费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传统工业运行情况欠佳,柴油下游市场需求疲软所致。天然气是2016年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2016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为22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增长22%,增速同比提高17.8个百分点。截至2016年底,中国建成储气库总工作量超过60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5亿立方米;已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11.64万千米,成品油管道2.55万千米,已基本形成联通海外、覆盖全国、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区域管网紧密跟进的油气骨干网络。《蓝皮书》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产量以年均1500万吨规模快速提升。截至2016年底,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为主的中国石油企业已在海外50多个国家拥有20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蒋庆哲说:“2017年,中国石油消费将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扩大;炼油能力将重回增长轨道,产能过剩形势更加严峻;成品油供应过剩加剧,可能出现大进大出局面;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将全面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政策调节的重点。”《蓝皮书》预测,未来5年全球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转型期,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多元化和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耗能行业进入平台期,预计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4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降至58.2%,天然气比重升至8.9%,非化石能源比重升至15%。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提升表明中国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安全问题进一步加深。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宣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1%,同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1亿吨,连续三年持平,表明人类可以在不损害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达到遏制碳排放的目的。人类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带来碳排放的增长,并使地球逐渐变暖,根据主流气候科学家的观点,限制碳排放量几乎是阻止气候变化的唯一途径。
IEA执行董事菲斯•比罗尔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碳排放增加。连续三年的平稳排放标志新的趋势,这其中,市场驱动和技术改进都是重要的因素。当然,现在说全球排放量已经达到峰值还为时尚早。”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排放量下降了3%,达到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增长了1.6%;中国的排放量下降了1%,经济增长了6.7%;欧洲排放量与此前持平。IEA调查给出的原因是,美国和中国的天然气使用量在增加,煤炭消耗量在减少;此外,中国还扩大了水电、风电及核电的比例。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格伦•比德斯说:“三年排放未增长是值得关注的节点,我们期待排放量变成下行趋势,并最终达到零排放,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在50年之后了。虽然有了好的开端,但现在最重要的仍是确保排放量不会再次上升。”IEA表示,排放量暂停增长对治理空气污染是积极的,但仍不足以防止全球气温上升2℃。科研人员一直认为,即便世界最大经济体采取重大行动降低碳排放,仍然无法力挽狂澜。就算化石燃料排放已经稳定下来,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继续上升,这是因为大气中还有其他来源的二氧化碳,包括融化的冰原和温暖的海洋,以及此前排放的二氧化碳还会滞留在大气中一段时间。这表明全球环境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任务依然严峻,能源界应对此有充分认识与准备。
近日随着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电厂停机备用。北京电厂实现无煤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该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后,每年可削减燃煤约17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91吨、氮氧化物约285吨、粉尘110吨。未来,北京将全部为清洁能源发电。在关停四大燃煤电厂的同时,北京启动了四大燃气热电中心的建设,其中西南、西北、东北热电中心相继建成投运,东南热电中心2台燃气机组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这对于整治华北地区的环境污染,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
联合国在今年的世界水日(每年的3月22日)发布的报告称,鉴于全球大量废水目前都未经处理,回收废水可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同时还可保护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起草这份报告的多个联合国机构之一。报道称,几十年来,人们利用淡水的速度超过了大自然的更新速度,这加剧了一些地区的饥饿、疾病、冲突和迁徙问题。三分之二的人类居住区每年至少会有1个月时间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受此影响的人有一半生活在中国和印度。去年,全球经济论坛对意见领袖所做的年度调查报告将水危机视为未来十年最大的全球风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对于工业、能源和新增的10亿人口来说,全球的水需求量到2030年可能增加50%。报道称,全球变暖加剧了许多地区的干旱问题,即便从乐观情况看,地球在本世纪也还会继续变暖。世界水理事会主席贝内迪托•布拉加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带来的挑战,加强水安全十分必要。”世界水理事会是一个由政府、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水资源保护组织。报道称,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废水从农业、工业和城市扩张中白白流走,已经成为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在贫穷国家更加突出,这些国家几乎从来不对废水进行处理或回收。高收入国家的废水处理率约为70%,这一数字在中高收入国家只有38%。在低收入国家,工业和城市废水的处理率仅为8%。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饮用遭到污染的水和不能正确洗手而死亡。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每年有近35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这一数字超过了全球每年死于艾滋病和车祸的总人数。工厂和农田排放的化学物和营养物导致河流、湖泊和滨海水域出现死亡区,这些物质还渗入到地下蓄水层中。这篇《世界水发展报告》长达200页的报告就废水“变废为宝”提出了四点详细措施:除了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政策倡议的重心也必须转变,要从废水循环、水的再利用、回收可用副产品向清除污染物的方向转移。报告作者向记者表示:“目前为止,决策者主要关注的依然是净水供应,而不是废水管理……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康纳说,水可以多次利用,比如美国几条主要河流的水都要回收利用多达20次才排入海洋。液体废物再利用的潜力在宇航员身上体现得或许最明显。报道称,从更大层面来看,循环利用废水的必要性已经在许多国家催生了众多创新技术。在新加坡和美国南加州城市圣迭戈,当地居民已经在饮用经回收处理的水。报告显示,在约旦和以色列,农业废水的回收再利用率分别为90%和50%。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联合国水资源组织负责人盖伊•赖德表示,除了回收利用,废水“还是丰富的营养物、矿物质和能量的来源,这些物质的提取还具有成本效益”。此外3月20日法国苏伊士集团以34亿美元收购通用电气水务部门后首席执行官称,未来水将比石油更昂贵,原因是人类、工业和农业不断上升的水需求奖给供水带来压力,他还引用一项预测称,到2035年4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缺乏淡水地区,企业将不得不依赖废水循环或者海水淡化来满足自身需求,目前工业用水占全球用水量五分之一,人类用水占5%,而其余是农业用水。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28%,中国应当更加重视废水循环利用、节约利用,特别是能源与钢铁行业。中国还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与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