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能源相关重要新闻有3个:首先是西北电网一季度新能源消纳实现“双升双降”,即一季度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4%;发电占比15.6%,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弃电量74.6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8.4%,弃电率25.2%,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实现了“双升双降”。二是中国首个微电网获得售电许可。三是国内外部分能源科技新成果值得关注。
媒体从国网西北分部西北电力调控分中心了解到,3月份,随着西北电网一系列新能源消纳措施的不断创新和落实,西北电网新能源消纳水平持续提升,新能源发电量9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4%;发电占比19.2%,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新能源弃电量27.12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0%,弃电率22.3%,同比减少13个百分点。在3月份新能源发电显著增长的拉动下,一季度西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4%;发电占比15.6%,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弃电量74.66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8.4%,弃电率25.2%,同比减少12个百分点,实现了“双升双降”。3月份以来,西北分部积极深挖潜力,开展新能源“促消纳、保双升、争双降”活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优化火电机组开机方式,将全网常规能源备用降至300万千瓦左右,基本降至保证安全的最小备用水平,同时甘肃和宁夏实现负备用,拓展了新能源的发电空间。
同时优化日月山750千伏母线、陕北330千伏线路等电网检修工作,通过缩短停电工期减少新能源受限约1.4亿千瓦时。通过开展水火风电协调控制、甘新互济等,提高新能源送出断面利用率,确保受限时段断面负载率在95%以上。另外积极开展日前实时各类短期交易,发挥全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3月份共计开展各类短期交易468笔,促进新能源消纳5.87亿千瓦时。充分发挥跨区现货交易优势,促进新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3月份共计开展现货交易159笔,增加新能源消纳7.19亿千瓦时。尤其是积极开展新能源消纳后评估工作,细化到值,落实到人,深入分析新能源受阻情况及原因,确保新能源消纳调控措施合理有效。下一步,西北分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司促进新能源消纳二十项措施,推进一体化管控、新能源统一调度体系建设,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化机制,加强专业管理创新,全面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确保全年新能源消纳“双升双降”任务圆满完成。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电集团所属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示范项目,近日获得售电许可,成为中国首个获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微电网。
所谓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分为并网型和独立型两种,可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治管理。其中,并网型微电网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据龙源电力有关负责人介绍,吐鲁番新能源城市微电网是我国首个微电网示范项目,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在293栋居民楼顶建设屋顶光伏8.7兆瓦,同期建设1座10千伏开关站及监控中心、1座1兆瓦储能装置、1座公交充电站等,通过微电网系统向区域内5700多户居民及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用户、地缘热泵等用户供电。该项目实行“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的运营机制,项目公司在微电网区域内具有经营权、管理权和售电权。电力业务许可证的取得,标志着负责该项目的龙源吐鲁番新能源有限公司顺利取得配售电业务资质,成为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相比于美国、日本和欧洲,我国的微电网起步较晚。两年前,微电网项目建设被正式提升至国家层面,要求在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海岛等,优先选择新能源微电网方式,探索独立供电技术和经营管理新模式。
近日中美科学家拟利用压缩二氧化碳储能,捕获二氧化碳将其利用于支持大型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存系统,并认为压缩空气储能是当今最廉价的能源储存方式之一。当太阳能风能过多时能源被用来压缩空气,在无风或无太阳能时,可利用压缩空气混合天然气燃烧,而新的方式是把捕获的二氧化碳压缩到临界流体状态并灌入地下深处盐水层的高压储存器内,当无风能或太阳能时高压器内气体转向低压器内时推动涡轮机旋转发电。此外还有科学家提出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储能系统。而德国将探讨将废弃煤矿变成巨型可再生电池蓄电站,储存足够40万个家庭用电量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一个发电量为200兆瓦的抽水蓄能电站库区。认为可用矿坑提供的落差可建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水往低处流驱动涡轮杨来发电,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再把水抽上来,这项工程将在2018年煤矿关闭后启动。另据西班牙媒体报关,巨型电池有望吸引23亿欧元带来电力市场革命,且电池成本已比2014年时降低了40%,美国已投资建设20兆瓦电力存储设施,加拿大也已启动了12兆瓦项目,美国加利福尼亚、马萨诸塞州也宣布将公布电力储存目标,中国理应追踪关注这些储能新科技,积极开发利用并减少弃风弃光弃水,更好更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