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加速推进能源革命

2017-04-17 11:29:05 5e

近日与能源相关重要新闻,一是一季度京津冀珠三角空气质量大幅下滑,推进能源革命与调整能源结构势在必行。二是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双双超过30%。三是近日公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603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连续第三期下行,累计下行3元/吨。四是全球首堆“华龙一号”首台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取得成功。五是中国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7个百分点。六是13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一季度进口原油1.05亿吨,同比增加15%。其中,3月当月进口原油3895万吨,达到了日均进口125.6万吨的惊人水平,也比2016年12月刚刚创造的历史纪录又推高了257万吨。经测算,中国一季度进口原油达到平均每日855万桶,高于美国同期原油进口量(每日815万桶),由此中国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市场。

据媒体4月11日报道,今年一季度,京津冀、珠三角两大区域空气质量均出现大幅下滑,一季度PM2.5浓度同比分别上升26.7%、25.7%。环保部发布2017年3月和第一季度全国和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状况。据了解,这是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区域季度空气质量整体大幅下滑。石家庄在74城市一季度空气质量排名中垫底。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总体专家组介绍说,与去年同期相比,2017年3月全国空气质量呈明显改善趋势。但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不容乐观,由于今年1至2月,京津冀区域出现多次持续空气重污染过程,区域PM2.5浓度升高,使得一季度部分地区和城市污染出现了不降反升现象。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刘志全介绍,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3月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0%,但一季度PM2.5浓度为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6.7%。其中,北京市3月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一季度,PM2.5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1.7%。而珠三角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3月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但一季度PM2.5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7%。此外,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方面,石家庄在一季度空气质量排名中垫底。天津市在3月份空气质量排名中,与衡水并列第65名,跻身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后十”,

专家认为空气质量下降原因为气象条件不利、工业回暖所致空,一季度空气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污染气象条件总体不利。气象研究表明,北极海冰的融化及北极涛动异常,改变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减小了冷空气南下强度,导致空气流动变缓,区域温度明显偏高,易形成大范围静稳、高湿及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二是工业生产和需求回暖。2017年一季度,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51.3、51.6和51.8,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生产指数分别为53.1、53.7和54.2,位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生产增速持续加快。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PMI已连续两个月上升,此外全国货运量、货物周转量都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卫星遥感数据也表明,2017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区域NO2柱浓度和2016年同期相比,河北中部和河南北部等地NO2柱浓度有所升高;珠三角区域也有反弹,广州、佛山地区NO2柱浓度升高明显。分析结果反映上述地区工业和机动车排放强度居高不下,给空气质量改善带来较大压力。空气质量下降表明中国仍需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和调整能源结构。

据4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京召开信息发布会数据,3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015辆和31120辆,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85辆和25342辆,同比分别增长41.8%和43.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6330辆,同比下降1.1%;销售5778辆,同比增长9.6%。1-3月,新能源汽车生产58317辆,销售55929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7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7988辆和44333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9%和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329辆和11596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7.5%和28.4%。

近日全球首堆“华龙一号”首台反应堆压力容器水压试验取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完全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制造三代核电装备能力。“华龙一号”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具体步骤,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在中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借鉴世界先进的三代压水堆核电设计理念,坚持用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技术、中国的制造,自行研制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装备,其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号机组自2015年5月7日开工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已于2017年4月7日实现了反应堆厂房环吊承梁吊装就位节点,为年内实现穹顶吊装施工节点创造了先决条件。与二代改进型机组相比,“华龙一号”采用全新177堆芯结构设计,设计寿命由40年延长到60年,抗震要求从0.2g提高至0.3g,同时堆芯中子测量贯穿件位置调整、堆顶支承方式改进,这些重要设计改进提高了机组安全性和寿命,也对压力容器设计、材料研制、焊接、机械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尺寸和重量增加也增加了制造的难度。“华龙一号”首台压力容器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设计,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制。与二代改进型机组相比,“华龙一号”制造标准更新为RCCM-2007,水压试验压力也由22.8兆帕提高至24.6兆帕,对设备的质量要求更高。

据媒体4月10日报.联合国环境署近日公布的一份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去年产能创新高,随着清洁技术的成本持续下滑,尽管这一领域的投资在2016年比上年下降了23%,但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当年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份名为《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的报告由联合国环境署、法兰克福学院和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联合发布。报告称,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废物能源、地热能、小型水电和海洋能源使2016年全球电力产能增加了138千兆瓦,比上一年增长了8%,增加的发电量相当于世界上现有16个最大发电设施的总和。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在纽约总部的记者会上表示,全球范围内,2016年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投资大约是化石燃料的两倍。“不包括大型水电站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总占比从10.3%上升到11.3%。估计这帮助避免了大约1.7千兆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同时,2016年,全球除大型水电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投资为2400多亿美元,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这主要是由于成本下降造成的:太阳能光伏和风电的成本下降了10%以上。报告进一步显示,虽然大部分融资下降是由于技术成本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下降了30%,而发达经济体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则下降了14%。中国的投资下滑32%至783亿美元,打破了11年来持续上涨的态势。美国的承诺也下降了10%。不过,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并没有全面下降。欧洲在英国和德国的带动下,投资增长了3%,达到598亿美元。

据国家发改委4月13日透露,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7个百分点。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一产和二产用电量同比增长10.1%和7.6%,增速分别回升2.3和7.4个百分点;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7.8%和2.8%,增速分别回落3.2和8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约5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增速同比回升2.3个百分点。从用电结构看,一季度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有所回升,达到75%。二产用电中,钢铁、有色行业用电同比增长12.8%和16%,增速分别回升26.8和21.8个百分点,二者合计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达34%,拉高全社会用电增速2.4个百分点。三产用电增速有所回落,但信息技术等高精尖行业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3.3%,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6.4个百分点。受近期重点水电厂来水偏枯等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负增长,火电发电量增速高位运行。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国火电和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8.4%和19.2%,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6.1%。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在下降表,明中国推进能源革命和调整能源结构紧迫性,中国应当继续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以保障中国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