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按下葫芦浮起瓢 煤价能摁住吗

2021-10-26 09:16:54 能源情报   作者: 徐栋章  

主管机构这次决心要控制飙涨的煤炭价格。

留下的时间并不多,距离11月15日通行的供暖季开始,已经不到20天。主管部门接连祭出猛招。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称接到群众举报,反映部分煤炭能源咨询机构未使用真实交易价格、滥用询价报价、发布道听途说信息,甚至编造虚假价格指数、操纵价格指数等,加剧了投机炒作,导致煤炭价格完全脱离供求基本面。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将会同有关方面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评估和合规性审查。煤炭价格的一个原因仿佛被找到了。成立交易中心,发布价格指数曾经是主要煤炭产地追捧的事情,如今落得如此。

这次煤价能有效控制吗?

接二连三强控煤价

针对咨询机构操作价格指数的评估和审查还在进行中,估计很快会有结果。这是控制煤价组合拳最新的一招。

多个调查组将赴煤炭主产省对煤炭生产、流通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为研究确定煤炭价格合理区间提供参考依据。

最近针对煤炭紧张的应对措施接二连三。

10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召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部分重点煤炭企业,研究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保障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的具体政策措施。

公开的报道,并没有显示煤炭价格的合理区间怎么确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部分重点煤炭企业就当前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及产量、价格、成本、利润等情况的汇报,讨论了行业合理价格和利润水平,研究了制止煤炭企业牟取暴利、保障煤炭价格长期稳定在合理区间的具体政策措施。

煤炭行业也强调,煤炭企业要自觉依法规范经营,合理制定价格;对违反现行制止牟取暴利规定的价格违法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

更早之前,煤炭主产地陕西榆林,已经联合公安等机构介入煤炭售卖,强力规范价格。10月19日煤炭期货合约经历了涨停到跌停的震荡,20日继续下跌,出现连续三个跌停板单边市。不过下跌之后,价格相比年初还在高位。

地方电力市场电价涨幅触及规定上浮的最高位。煤价下来,电价上去。但行业内对于煤价下调的幅度期望更高。

其间的19日,国家发改委组织重点煤炭企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电联召开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机制煤炭专题座谈会,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施干预措施。

突然的干预措施,造成了市场上蹿下跳。也显示了要控制煤价的雄心。

限电危机倒逼改革

蔓延各地的拉闸限电,最先引爆了舆论。临近冬季,北方陆续进入供暖季,更加显示出煤炭价格上涨的紧迫性。煤电长期是一对矛盾,煤炭价格跌时,发电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煤炭价格涨时,发电企业叫苦连天,多年都这么过来了。

能源转型中,作为主力能源,煤炭地位一落千丈,被众人大肆讨伐。即便电改已经推进多年,煤电的矛盾依然无解。在拉闸限电之下,改革政策接二连三,这次真能理顺机制,摁住煤价吗?

在各地拉闸限电下,不期然让计划电、市场煤的矛盾再次成为焦点。虽然有电力市场,但总体鼓励降价,或者上浮空间有限,依然是放松版的计划电。煤电在电力结构中还占据着70%多的比例。

亏损积压,造成不少隐藏问题暴露。煤电和新能源的矛盾再次爆发。

9月,已经有多家发电企业要求上调电价,以应对燃料价格上涨造成的亏损。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燃煤发电量全部进入市场,电价可上下浮动20%。

该政策被认为是电力改革的里程碑。煤和电可以通过电力交易市场实现顺价,释放煤电的矛盾。

但是煤炭企业并没有充分发声,煤炭企业连年都是供给侧改革的对象,执行限产。造成不少地方煤炭企业债务压顶,曾是债券市场的最大的雷之一。

地方政府如今遇到问题,往往采用全行业关停整顿的措施。很多地方提前就已经感受到能源紧缺的迹象,直到各种细节汇成限电的洪流,才引起广泛关注。

煤电矛盾并非一朝一夕,改革是大趋势。但是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飞速上涨的时期,如果可以强行压下煤价,电价上调也只能解一时之急。中国的煤炭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的大型煤炭企业对产量的控制力加强,但也不是所有。强行压价,会造成生产积极性下滑,影响供给。

长期而言,只有煤电充分市场化才能解决这一对矛盾。只是叠加双碳的诸多政策工具,煤炭的弱势,却又难以改变的主体能源地位,稍微有政策变形,就会影响电力供需。煤电矛盾还夹杂在各个行政区划不同的发展目标间,就更显得复杂了。

释放产能加大进口

主管部门还是有很多政策工具。首先就是充分释放国内煤炭产能,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中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一半还多。

产能已经在路上。国家矿山安监局此前表示,153处符合保供条件的煤矿,可增加产能约2.2亿吨/年。

主要的能源大省相继发布通知,推动煤炭保供和增产。山西、内蒙古、陕西分别与十多个省份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累计总量约1.45亿吨。作为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前三位的省份,三地原煤产量合计超过27亿吨,占到全国总产量的71%。

保供行动的推进直接带动煤炭的增产。10月初,山西发布通知,拟核增生产能力的煤矿要开展生产,净增量共计5530万吨/年。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通知,当地列入国家具备核增潜力名单的72处煤矿要新增产能约9800万吨/年。内蒙古先后三批核增煤矿产能1.38亿吨/年。

不过,9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煤炭产量反而是下降的。这也有了10月以来连续的政策加码,释放产能。冬季即将到来,只能看效果了。

海关总署10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9月份进口煤炭3288.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67.6万吨增加1420.7万吨,增长76.07%。较8月份的2805.2万吨增加483.1万吨,增长17.22%。国内生产没有反映,进口却充分显示了。

9月份煤炭进口额为391320万美元,同比增长233.66%,环比增长25.76%。简单推算进口单价为119.0美元/吨,环比上涨8.08美元/吨。折合比国内动力煤价格略低,但这也仅仅是到港口的价格,实际可能不相上下。

价格可以促进生产的积极性。但过多的煤炭产量对双碳不利,只能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煤炭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一部分。即便不断压减,煤炭占中国一次能源的比重2020年依然占57%,在发电量中,占比更高,超过70%。

所以,关键时刻,煤炭出现问题,其他能源难以补上。但又不能放任生产,那将重新带来污染。这样的情况下,一味通过强力压低价格,可能不是最好的办法。

市场需求增加后,或许会催生很多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强力干预,也会改变市场预期,造成价格扭曲,进而不能反映真实市场供需。

可能,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先保证过冬,再来细分利益的事情吧。

最后,真能摁住真实的煤价吗?还是要尊重市场的力量。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