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5月2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作出了一项重大裁决,认定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美国本土制造商构成了实质性损害威胁,决定对这四国的相关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根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税率,柬埔寨部分企业因拒绝配合调查,面临的税率高达3521%;越南的平均税率为 396%;泰国为 375%;马来西亚相对较低,为 34%。不同企业所面临的税率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晶科能源在马来西亚生产的产品需缴纳 41.56% 的合并税率,天合光能在泰国的组件税率高达 375.19%,其从越南出口的产品关税税率则超过 200%,晶澳太阳能从越南出口组件的评估关税约为120%。
对美国本土太阳能制造商而言,此次关税看似是一次胜利,有望推动本土产业的发展和复苏。然而,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却表示担忧,认为新的关税会增加光伏组件买家的成本,从而损害国内生产商的利益,还可能推高光伏项目成本,延缓清洁能源转型。
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产业将遭受重创。以柬埔寨为例,部分企业面临高达3521% 的惩罚性关税,这将使其产品在美国市场失去竞争力,订单大幅减少,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倒闭,进而影响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对于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而言,虽然税率相对较低,也将对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冲击。
2024年,东南亚四国超过美国光伏组件进口量的80%,其中约70%产能由中国企业主导。此次美国商务部以“规避反倾销”为由,试图通过超高税率切断中国光伏“借道东南亚”的出口路径。根据2024年的数据,东南亚光伏组件产能已缩水至78.8GW,整体而言我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的产能占比并不高,但长期来看,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