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加速清洁能源发展

2017-02-06 15:24:50 5e

近日能源新闻较多,首先是媒体2月4日报道,在供给侧改革实施约一年之后,中国政府调整了钢铁和煤炭行业的去产能目标。计划在3至5年内钢铁、煤炭产能分别压减1.4亿吨和8亿吨。二是中电联2016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85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是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电力工业结构性过剩值得关注。三是2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中国光伏发电统计信息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居全球第一。四是媒体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能源结构调整:“油”保稳“气”要增。

据媒体2月4日报道,全国煤炭去产能总量从之前规划的10亿吨缩减为8亿吨1月末,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彭博商业周刊》发表了题为《开放经济造福世界》的署名文章。在这篇刊载于外媒的署名文章中,李克强明确了中国的去产能路线图,以“使相关行业恢复更加健康的基本面”。李克强署名文章表明,中国政府已将钢铁去产能目标由原先的1亿-1.5亿吨修正至1.4亿吨。而在煤炭行业,去产能总量则从一年前规划的10亿吨缩减为8亿吨。

相关发家认为,此次“调高”钢铁去产能目标,下调煤炭去产能计划,或与去年两个行业的表现有关。2016年,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2%,原煤产量则同比下降9.4%。相对而言,煤炭价格涨幅大于钢价。在提及供给侧改革时,李克强指出,2016年中国分别压减了6500万吨和2.9亿吨以上的落后过剩钢铁和煤炭产能,为此将有70万名钢铁和煤炭从业者转岗。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布去产能成绩单。该数字超过了早先制定的4500万吨钢铁和2.5亿吨煤炭的2016年去产能目标。去年初,国务院印发的钢铁和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文件中提出,计划从2016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到2020年为止)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并用3-5年时间(即2018底-2020年底),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此番调整钢铁去产能目标时,官方选择了原目标区间1亿-1.5亿吨的较高值——1.4亿吨。

专家认为,这或与去年底掀起的清缴“地条钢”行动有关。“地条钢”取材于废旧钢材,通常用电炉即中频炉和铸铁模具加工制成,材质低劣,而这部分产能的具体规模并未完全登记在册。在去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曾点名批评江苏新沂小钢厂违规生产并销售“地条钢”的行为。此前界面新闻记者从工信部一位官员处了解到,中国政府削减“地条钢”产能的意图。“国内钢铁产能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还存在一批地条钢产能,它们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且安全隐患多。”今年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披露,将在2017年彻底出清国内的“地条钢”产能。而这一年也被认为是钢铁去产能的攻坚之年。上述工信部官员曾评价称,虽然2016年中国超额完成了钢铁去产能任务,但国内钢铁行业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去年6500万吨的钢铁去产能实施成果,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国在2020年前达成去产能总目标的难度。就未来四年1.4亿吨的钢铁产能削减任务而言,只剩54%的任务量有待完成。不过相较于进度条上已经完成的那47%,削减剩余另一半钢铁产能的难度将更大。目前发改委和工信部等部委尚未对外公布今年的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目标。

据中电联2016年电力工业统计快报统计,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785小时,同比降低203小时,是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3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621小时,同比增加31小时。与上年相比,18个省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上升,其中,福建、海南增加超过1000小时,北京、河北、辽宁、吉林、江苏、安徽、江西、山东和广东增加超过500小时,而内蒙古、广西、贵州、陕西和青海下降超500小时。

2016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10.5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165小时,同比降低199小时,是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山东和江苏超过5000小时,河北、宁夏、江西和内蒙古超过4500小时;西藏、云南和四川低于2200小时。与上年相比,除北京、河北和西藏3个省份外,其他省份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海南降幅超过1000小时,青海、福建、四川、新疆和宁夏降幅超过500小时。2016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3364万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7042小时,同比降低361小时。

2016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5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742小时,同比增加18小时。分省来看,在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13个省份中,云南、河北、江苏、山西、辽宁、山东、内蒙古和贵州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甘肃、新疆和吉林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低于1500小时,分别仅有1088、1290和1333小时。风是电利用小时增长是一个值得欣慰的事,这表明增加风电光伏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可可行且潜力巨大。

2月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016年光伏发电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6710万千瓦,分布式累计装机容量1032万千瓦。全年发电量662亿千瓦时,占我国全年总发电量的1%。光伏发电向中东部即用电中心转移。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中,西北地区为974万千瓦,占全国的28%;西北以外地区为2480万千瓦,占全国的72%;中东部地区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9个,分别是山东322万千瓦、河南244万千瓦、安徽225万千瓦、河北203万千瓦、江西185万千瓦、山西183万千瓦、浙江175万千瓦、湖北138万千瓦、江苏123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发展提速,2016年新增装机容量424万千瓦,比2015年新增装机容量增长200%。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有较大增长,新增装机排名前5位的省份是浙江(86万千瓦)、山东(75万千瓦)、江苏(53万千瓦)和安徽(46万千瓦)和江西(31万千瓦)。

据经济日报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称,“十三五”时期我国石油需求仍将稳步增长,但增速进一步放缓,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保持基本稳定。能源结构调整进入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更替期,应大力提高天然气消费比例。《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左右。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2亿吨以上,构建开放条件下的多元石油供应安全体系,保障国内2020年5.9亿吨的石油消费水平。为保障目标完成,将加强勘探开发保障国内资源供给。陆上和海上并重,加强基础调查和资源评价,加大新区、新层系风险勘探,深化老区挖潜和重点地区勘探投入,夯实国内石油资源基础。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快海上油田开发,大力支持低品位资源开发,实现国内石油产量基本稳定。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能源绿色转型日益迫切,这需要大幅提高天然气占比。《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国内天然气综合保供能力达到360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常规天然气“十三五”时期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万亿立方米,到202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6万亿立方米;页岩气“十三五”期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万亿立方米,到2020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5万亿立方米。据悉,“十三五”时期天然气供应将以立足国内为主,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开发投入,不断夯实资源基础,增加有效供应;构筑多元化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供应格局,确保供气安全。在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地区,规划提出,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推进重点城市“煤改气”工程,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大力推进天然气替代步伐,替代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工业窑炉、燃煤设施用煤和散煤。同时,还将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有序发展天然气调峰电站。在可再生能源分布比较集中和电网灵活性较低区域积极发展天然气调峰机组,推动天然气发电与风力、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融合发展。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1亿千瓦以上,占发电总装机比例超过5%。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随着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提高,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综上所述,中国能源面临结构性改革挑战,需要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替代煤与石油发电,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风电、太阳能光伏电站发电时间与效率,才能最终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中国环境安全与建设美丽中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